文章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9-05-02 06:04 作者:admin
作为首批申报科创板企业中唯一的浙江企业,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容百科技”)又是其中成立日期最晚(2014年9月)的企业。虽然成立时间不久,但容百科技的背后站着一支经验丰富的中韩管理队伍,除此之外,容百科技目前已顺利完成3轮融资。
容百科技成立于2014年9月18日,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主要产品包括NCM523、NCM622、NCM811、NCA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。其中,三元正极材料为公司核心销售产品,近两年收入占比均超过85%,主要用于锂电池的制造,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。
2016年-2018年,容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.85亿元、18.79亿元、30.41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.07亿元、0.31亿元、2.13亿元。报告期内,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,2016至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4%。
公司认为,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更高续航里程的需求,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。借助于技术领先形成的先发优势,公司成功进入国内外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。
目前,千赢国际公司与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LG化学、天津力神、千赢国际孚能科技、比克动力等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。
2018年,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为公司的第三和第四大客户,收入占比分别为6.85%、6.61%。
想要登陆科创板,企业必须拥有科创能力,其衡量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,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,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。
招股书显示,截至2018年12月31日,容百科技共有核心技术人员7人、研发人员319人,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4.79%。
虽然容百科技选择了“市值+收入”的第四套上市标准,不需要满足第二套标准中“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%”的要求,但可以发现,容百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较低。
2016年-2018年,容百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79.67万元、7697.64万元和11989.78万元,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.59%、4.1%和3.94%。累计三年来看,容百科技近三年研发支出总额为22867.09万元,占营业收入总和的比重仅为3.94%。
除此以外,行业竞争企业也在纷纷投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,行业产能保持较快扩张增速。如果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领先,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,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。
公开资料显示,容百科技早在上市之前就完成了多轮融资,估值超过100亿元。
2018年3月,容百科技完成13.9亿元C轮融资,由金沙江资本领投、阳光保险、长江证券、云晖资本、上海自贸区基金等跟投。
截至当前,容百科技共有38名股东,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容百新能源投资企业,持股比例为32.39%。实际控制人为容百科技的创始人白厚善,通过控制公司股东上海容百、容百管理、容百发展、容百科投及遵义容百合伙合计控制公司 42.05%股权。
此外,金沙江资本领投、阳光保险均持股3.93%,长江证券、云晖资本、上海自贸区基金均持股不到1%。
值得一提的是,首批科创板名单公布后,容百科技背后的影子股卓翼科技、银亿股份、江苏阳光、兆驰股份均有活跃表现。
招股书显示,由于公司正极材料及前驱体产品型号众多,同一产线在不同型号产品之间切换会影响实际产能,公司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。2016年-2018年,公司在前驱体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了87%,而产销率则相对较低。
2018年度,公司高镍新产品的导入型号较多、换线频次增加,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暂时性略有下降;随着新产品销量规模的提升,公司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。
为扩大前驱体产能,公司已经筹建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(一期)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18.80亿元,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研究设备,将建成年产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。
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(A股),募集资金总额将根据实际发行数量及发行价格确定。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,将用于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(一期)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。
公司预计,12亿元用于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(一期)项目,4亿元补充营运资金。